2013年3月31日 星期日

[旅記] 晨逛台北刑務所史蹟與華光社區 (20130331)


台北刑務所北側圍牆遺跡,高約四公尺,長約一百多公尺,

*脈絡:

猶記得前幾年聽聞內湖金面山為提供古台北城城牆建材之打石場,而古台北城的城牆在日治時期為都市計畫被拆除後,留存的石塊移往他處。因為好奇這些從金面山採下的石頭在離開山上之後經歷了怎樣的故事跟旅程,我就發起了一個名為 "遺失的山巒" 的出遊探索計劃,從金面山探訪到遼寧公園,最後一路追尋到了台北刑務所城牆遺址, 還有在城牆遺址附近的華光社區...


不過對華光社區更加有印象則是在2010年的"厚燒餅蛋美食團系列之三-金華街菱形燒餅"的事了。跟著早餐達人劉小欣的推薦,還有舒國治小吃札記推薦的名氣,在大清早逛到了金華街買燒餅來著,吃完了燒餅順道逛逛旁邊的華光社區散散步是個不錯的休閒,而在社區內散步時注意到了華光社區發展協會的一些資訊,本來想來了解一下在台北市中心這樣一個特別的老舊社區正在進行著怎麼樣的發展,誰知道稍稍查閱資料後才發現凝聚他們社區意識的正是因為現在的都市更新計畫而在可預期的未來將會看到的社區末日。


前些天的深夜在趕報告的途中聽聞了華光社區即將開始強拆的消息,只是因為正在趕報告沒有時間好好的去記錄現場或是斟酌與以聲援,於是只有等到周末抽個早上在社團裡揪個早餐團去吃華光社區的早餐,順便粗淺記錄一下遭遇強拆後的華光社區之面貌,還有順便再去拍些2013年台北刑務所相關遺跡照片以茲記錄。

2013/03/31一大早 七點 微雨,就這樣從台大搭捷運出發了....


*早餐:

本來想要揪團去吃金華街菱形燒餅,根據以前"早起的鄉民有餅吃"的經驗告訴我一定要早到才能吃到燒餅,因此揪了很早的早餐團前往。

不料到了杭州南與金華路口時發現無名包子店右側的房屋內部已經都拆光了,僅留屋頂跟牆壁而已,金華燒餅店亦不見蹤跡。原本擔憂是否燒餅店已經被拆了(主揪揪團地點不實恐遭團員活埋?! 囧),後來跟無名包子店老闆聊天時才知道燒餅店其實在包子店左側,假日沒有開。

雖然燒餅店沒開但無名包子店也算是金華街早餐名店,所以就買了些包子接著邊逛邊吃吧! 個人還蠻喜歡無名包子店的素菜包,而第一次來的品睿則是對包子的麵皮口感很有印象。在買包子的時候我也跟老闆稍微聊一下得知過一陣子他們也要搬遷了,但直覺上好像還沒混很熟很親切不方便問太多問題,就撐著傘,拎著包子跟相機走了...

*往臨水宮去:

華光社區的金華街面向到處都高掛著白布條,家家戶戶都貼著拆遷公告,一路上咬著包子一間間的看想看看從布條跟屋子能夠讀出些什麼故事,而品睿優先問了有名的廖家牛肉麵是早上十一點開。


看起來應該是曾經佔用違建的義勇警察大隊去年已經搬走了

屋頂的抗議標語
門口的抗議標語

已經搬空的屋殼
公文上說4/24要拆除
這裡也曾經是個家
轉入愛國東路170巷看到牆面上有不少不滿政府行政的標語塗鴉
已經拆掉建物的空曠空地上有著一間公廁,在純住宅區內有著這樣公廁不知是否暗示著居住衛生環境並不良好?
話說..空屋的鐵門也太好了點吧 0.0 我租屋處的鐵門都沒這麼新阿"崩潰"
由於都更爭議導致華光社區成為無人時分的火災好發區,因此到處可以見到很大的推動式滅火器材
門上的春聯用台語念起來頗有氣勢,除了無名之火外,居民面對殘忍現實的心火應該也很旺吧

路過一顆大樹,看標語是陳爺爺的一棵老梅樹,開花時應該很漂亮吧!
但看著鄰居都拆屋搬走,不知道老爺爺跟梅樹是否會寂寞?
到達一七O巷一弄就到武德殿舊址,現在的臨水宮了
*臨水宮:
臨水宮位在台北刑務所武德殿舊址的前門一帶
到達臨水宮的時候剛好雨下得很大,不愧是臨水宮阿!

在網路上曾經看過一篇文章 ,該文章主人在1991年的時候爬上當年尚存的武德殿拔下武字獅子口帶回家收藏,而過了幾年後武德店就因火災燒毀,後來現址一代成為臨水宮。更詳細的武德殿介紹可以參考這一篇文章

今天因為下雨所以沒想要多去探險地基等等更多東西,在廟口遇到兩個阿伯在閒聊,跟他們搭上話後我開始詢問說這間廟以前的歷史。久居於此的一個阿伯完全不知道關於武德殿的事情,據他口述說以前這邊是一間日式建築沒錯,後來發生火災燒毀後變成金華麵店,最後金華麵店遷移店面到他處,老闆在原址開了這間廟。

小耿:所以這間廟是麵攤老闆開的喔 0.0

阿伯: 恩恩...

但是回來查了資料後,這個違建社區的信仰中心確時也面臨著拆遷的問題,可參見公視的報導,急著尋找責任歸屬的看守所把由眾人小額捐贈的廟產當做麵攤老闆的產物而向其提起官司訴訟並凍結財產,這個事件還在進行當中。


*拆屋區:
瓦礫上停駐的怪手
左邊老屋的門內有一位阿伯在那邊關注路過走近交通錐的我們,在照片中只看到一雙手而已

其實我不太確定0327遭到拆遷的兩戶住家的位置,但在過了臨水宮不久遇到了一個大面積的拆屋區,周遭道路被用交通錐封鎖,並且在旁邊的廢屋中有人在裡面關住附近的環境,不知道事管理員或是住戶,看到我們在交通錐邊拍照時他有探頭出來看看,但發現我們只是在拍照後就沒有特別出來。

*刑務所北側城牆:


由西北側進入台北刑務所北側圍牆

從過了拆屋群後找到了北側圍牆所在的巷子就從愛國東路210巷那邊鑽了進去,一開始是很高聳筆直的高牆,

疑似刑務所時期刑場位置的凹槽區
走著走著會遇到一個可以停車的凹槽區,但如果對照老地圖會發現這個凹槽區大概是以前刑場的位置,在那邊低頭感受一下 ,不知道是不是心裡作用好像還真的感受到了一些當年的肅殺之氣與沉悶。

被堵住的北側出入口
大概50公尺後筆直的磚造高牆變成感覺更為沉穩寬厚的石牆, 這邊會看到一個被用紅磚封住的舊出入口,雖然在老刑務所平面圖上未明顯標示,但從相對位置大概可以猜測是工廠北面的一個進出物品用出口。

北側圍牆的石壁
從破損的水泥面中可以看出這道老牆是由石塊砌成,外面在裹上水泥使其外觀平整,石塊上的鑿痕清楚,推想應當就是金面山之類啥打石場採下蓋台北成的石頭後來轉利用成監獄圍牆吧?

北側圍牆巷子方向靠金山南路面的兩個解說牌

走到近金山南路側會看到兩個解說牌,一個是市定古蹟解說牌,一個是紀念二戰快結束時被俘擄到此的美軍於此監獄受難的紀念碑,

靠建築側解說牌
牆另一邊靠建築側也有另一面解說牌,

北側圍牆的另一面為瓷磚鋪面
而北側圍牆靠建築物面或許是大樓為了美化所以在古蹟牆面上加上了磁磚鋪面。

北側圍牆靠建築側內部壁面
還是靠建築策更過去的壁面可以清楚看到石頭痕跡而且貌似沒有水泥鋪面加工,但因為有停車場閘門不好意思過去近看。

逛完了北側牆後,就往南側牆走去....


*刑務所南側城牆:
刑務所南側圍牆
南側圍牆跟北側圍牆的型式有很大不同,高度矮了許多大概只有兩公尺,(貌似很好越獄 XD ),

南側牆隔壁的疑似宿舍群
南側圍牆頂面可見平整石頭中間有填補顆粒石頭類的物質

而南側牆隔壁有一系列的類似宿舍的建築群已經清空,我有點懷疑這道南側牆曾經為了後來的居住方便或石材移作他用遭到重整弄矮,由南側的牆面可以看到以前在方整的石頭中間還有田一些石頭當中間物質的建築痕跡。

後門也有門牌 0.0
旁邊的小巷應是某個建築群的背面,有趣的是連後門也有門牌呢.. 0.0


南側圍牆小巷
總之南側圍牆的小巷走起來很有風味~

南側圍牆被堵住的門
類似北側圍牆,南側也有道被堵起來的門,顯示了圍牆在不同時期的被利用痕跡..

南側圍牆邊大樓拆除告示
而南側圍牆邊建築群也被噴上了今年3/2日時拆除的字樣,看來還沒整棟拆掉?


*華光社區廢墟體驗:

逛完南側圍牆又繞回華光社區,那些之前已經被拆的屋子裡面已經長滿了綠意盎然的藤蔓,


有一戶人家的牆壁上畫了對拆屋的無奈

房子是可以拆的,但是家可以拆嗎?

雖然乍看覺得事不關己,但是我們應該把眼罩蒙起來說其實看不見嗎?

若大的社區,整條路已經搬空,但這邊房子還沒拆,



拐個彎到了遭受曾祝融之災的房子,華光社區曾經遇過無名大火,不知道這裡是不是犧牲屋子之一? 看房子的梁柱架構感覺還不錯,編竹夾泥牆應該是早期偏日式的建築風格...



貌似有一整排被燒掉的長屋

被燒穿的屋頂擺了很多擋雨的材料, 不知道是不是即使遭受祝融後還做過怎樣的利用?


穿過小巷子的路邊又是一隻移動式滅火器,希望古蹟跟老樹不要在被無名大火威脅...
不過對這邊的古蹟跟老樹還有居民來說,或許最大的威脅是財團跟僵化的政府行政態度與思維...


前年路過買的豆漿店也搬遷了...


晃著到了這一區應該是爭議較小的合法眷舍區吧?


*一百間仔:
因為沒圖沒真相所以放個遇到一百間仔居民時的場景照,在某個路口遇到一個買菜要回家的阿姨跟他聊天,聊到說我們今天這團來吃金華街麵食早餐跟逛台北刑務所古蹟。那個阿姨一副不可置信的樣子說這附近哪有什麼古蹟? 然後我就秀出了今天拍的刑務所北側城牆的照片給他看:

阿姨:這哪個時候拍的阿 @@"

小耿: 0.0 今天,剛剛...

後來阿姨就跟我聊他來到台北的故事...

他在民國六十幾年嫁來現在的中正紀念堂旁邊,那時的中正紀念堂還是空軍軍營,在民國65年左右蔣中正過世後才蓋為紀念堂,

他們住的那個區塊以前叫做"一百間"也是一個老舊的違章社區,但是很繁榮,一直到後來才又改建,

聊著聊著我對一百間這個地方產生了好奇,當初這樣的違章社區經過了改建後變成了什麼樣的面貌呢? 在別過那位阿姨後我又拉著大家往"一百間"現在的方向走去,看到了一個很大的國宅建築群好像叫做新隆國宅吧?

回來後查一下資料,上周剛好有一篇新聞講到 "一百間仔",跟我猜的一樣就是新隆國宅,

那個年代的違法社區率先改建國宅然後應該也有不少居民因此安置,希望未來華光社區的居民跟政府也能協調出一個大家都能滿意的方案來安置吧~



筆記人 :小耿 @ 2013 033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